竹篱笆围起来的养殖基地里,毛竹葱郁,一栋栋土黄色“小别墅”十分显眼,随处可见丝羽雪白的乌鸡……7月10日,记者随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江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江西泰和县武山脚下的汪陂村。这里是泰和乌鸡的发祥地,距今已有220多年的养殖历史。
泰和乌鸡集药用、营养、观赏三大价值于一体,素有“世界珍禽”和“白凤仙子”的美誉。
“我们进行低密度养殖,一亩地放养50到80只乌鸡,一栋‘小别墅’鸡舍住40到50只乌鸡,乌鸡在这里喝山泉水、吃谷子。”泰和县马市镇汪陂村乌鸡养殖户刘勤巧告诉记者,集约化养殖的鸡常常被食客说没有“鸡味”,而林下散养的鸡营养价值高,口味鲜,利润也高。
“乌鸡按照养殖时间售卖,养殖时间越久越能卖出好价格。1年份的鸡能卖到100多元。”刘勤巧说,“农户帮养一只一年份的鸡利润有50到60元,我们公司售出每只鸡的利润有20到30元。”
目前,刘勤巧承包了6个养殖基地,每年能销售约20万只泰和乌鸡,其中林下散养的乌鸡达5到6万只,公司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。
近年来,汪陂村通过“土地租赁+代养包销”模式,村集体出租土地,企业提供鸡苗、技术并保底收购,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万元;该村还通过“党支部+合作社+企业+农户”机制,带动村民致富。
2024年,泰和全县乌鸡养殖量突破1220万羽,其中种鸡养殖规模达79.2万羽,商品鸡出栏量达到1036万羽,销售泰和乌鸡蛋7200万枚。
而农产品要增值,精深加工这个环节必不可少。在江西汪陂途泰和乌鸡发展有限公司,记者看到,乌鸡产品从过去单一的乌鸡肉、乌鸡蛋、乌鸡白凤丸,已经拓展到现在的乌鸡肽、乌鸡调味品、乌鸡果冻布丁等多种产品类型。
该公司董事长梁景湛介绍,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升级改造,推动传统乌鸡产业向现代化转型:在养殖环节创新技术工艺,在物流环节完善冷链体系,在产品环节开发多元化品类,构建起完整的现代化产业生态链。
目前,泰和全县乌鸡规模养殖企业71家,泰和乌鸡加工企业20家。产品达8个系列140多个品种网上配资开户,产值达71.6亿元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灵歌 王晓颖)
星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